close

2000年再度赴日留學時,一個偶然的機會路過青森縣圖書館,當我走進該館的兒童圖書分館時,看到一孩子正在翻閱山中恒的作品,並不時地與旁邊年輕的母親交流。長桌的周圍有許多看書的孩子,他們旁邊大多由母親陪伴著。我裝著路過順便參觀的模樣從他們身後慢慢走過,瞭解他們在閱讀些什麼書。這當兒傳來年輕母親輕聲輕氣朝著兒子說的一番話,這書上主人公裏的媽媽有點像我吧?媽媽以後再也不打你了,當然你也要學乖,媽媽我呢今後也要學會尊重你,凡是跟你有關的事都先要事先聽你說……聽到這裏我被怔住了,這作品竟然有如此魔力!居然能讓當母親的在毛頭小男孩面前反省。打那以後,我開始關注起山中恒的作品來,我在網上找到了一些感言,其中一位老師感慨地說,我看山中恒作品時不敢在公共場所看,主人公的原型似乎就是我。日文翻譯本山中恒作品原來我也看過,但都是走馬觀花,並沒有太深的印象。

也許因孩提時就經歷了人生的酸楚,因此它像烙印一般深深留在大腦的記憶裏揮之不去。

以後每當看山中恒的日文翻譯本,我都會很留意,山中恒的作品能跟讀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,我逐漸的喜歡他的作品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than66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