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如果我說,「經濟」、「社會」、「哲學」、「人權」、「解放」、「主義」、「知識」、「教授」、「文化」……等等這些辭彙是日本人創出的,是不是會令許多以中文為母語的人跌破眼鏡、摔倒在電腦前?實在很抱歉,不過這是事實,所以請各位網友先重新戴上眼鏡,不戴眼鏡的人也請您從椅子下爬起,再度坐到電腦前聽我娓娓道來吧。

梁啟超到日本後在橫濱創辦了報紙《清議報》與雜誌《新民叢報》,一方面繼續鼓吹維新運動,另一方面積極介紹日本的國情民風,並呼籲中國知識份子學習日語、勤讀日文書。他創辦的報紙與雜誌中頻繁使用了一些中文沒有的日制漢語。因當時日本有眾多外文翻譯書,一些中國原本不存在的西洋思想主義辭彙,早就讓日本翻譯家創出了。梁啟超大量運用這些日制漢語,將新知識介紹回中國。

對於大量日制漢語湧入中國這事,有人贊成,有人反對。梁啟超是贊成派代表,另一位翻譯大師嚴複是反對派代表。梁啟超雖是贊成派代表,但有些詞,起初他也是無法接受,例如「經濟」、「社會」這兩個詞。嚴複主張中國古語中有「經世濟民」這詞,可是「經世濟民」是整治世間、救濟人民的意思,應當相當於「政治」,而非「經濟」。

於是,梁啟超用「資生學」、「富國學」、「平准學」;嚴複用「計學」,各自取代了「經濟」這詞。其他例子有:物理學→格致學、地質學→地學、礦物學→金石學、雜誌→→叢報、社會→人群、論理學→名學、原料→天產之物、功利主義→樂利主義……;前者是日制漢語,後者是當時的日文翻譯中文。這兩種辭彙曾經共存了一段日子,結果是日制漢語取得最終勝利,梁啟超也就不得不使用「經濟」、「社會」、「哲學」等這些日制漢語了。

另有一點很有趣,為了翻譯日文書,當時的翻譯家「基於」日文文法,也不得不創出一些中文新詞:基於、關於、對於、由於、認為、成為、視為……,這些都是自日文翻譯成中文的詞。

其實以上這些由來,不要說是中國人,日本人本身也罕得有人知道。我是因為時常使用中日、日中辭典,本來就稍有涉獵,後來詳細搜集了這方面的資料,才知道現代中文有關社會、人文、科學方面的術語中,大約有七成(上千個左右)辭彙都是來自日文。所以先前跌破眼鏡的人請不用哀歎,因為老實招來,我是第一個先跌破眼鏡並且摔得四腳朝天的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than66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